犬貓的一生,根據成長階段的不同,分為成長期(幼犬、幼貓),維持期(成犬、成貓),高齡期(高齡犬)。
成長因個體而異,但通常情況下,0~12個月為成長期;1~7歲為維持期;7歲以上為高齡期。
犬、貓的營養平衡會根據成長階段而變化,因此,根據各階段進行食物的選擇非常重要。
(1)哺乳期的食物(0~30天)
出生3周左右的幼犬、幼貓都可以從母體乳汁中攝取必要的營養素。
但母乳不充足,或因某些原因無法飲用母乳時,應給予它們滿足其營養所需的代乳品。
出生兩周內,每天6~8次;之后便分4~5次給予,但為了從母體獲得免疫,應盡量讓其飲用初乳。
(2)斷乳期的食物(出生后20~60天)
出生后3周左右,由于乳牙出現,開始使用斷乳食品,作為輔助,給予母乳代乳品。
觀察糞便狀況確認動物的消化情況,逐漸替換為幼犬、幼貓專用食品,出生后6~8周應完全斷乳。
但斷乳食品消化性強,應同時給予高蛋白、高熱量的食品。
(3)成長期的食品(出生后50天到1歲)
在此期間,幼犬、幼貓會成長為成犬、成貓的大小。
它們的成長速度約為人類的10倍以上,因此,成長期需要更多的能量。但與成長前、中期相比,成長后期速度減慢,因此注意避免熱量過剩。
成長期的“犬”食品
犬的成長因體型和犬種而異。
小型犬需要約10個月;中型犬約1年;大型犬約1年半至2年的成長時間。
成長期的犬,與成犬相比,每1kg體重需約2倍以上的能量。
成犬期對蛋白質、脂肪、鈣等幾乎所有營養素的需求量都增多。
但消化能力沒有完全發育的幼犬不能一次食入大量食物,因此,可少量、多次地給予高熱量的食品。
成長期的“貓”食品
貓出生后6個月可達成貓體重的75%左右。
出生后2個月的幼貓約需成貓3倍的熱量;出生后6個月的約需成貓1.3倍的熱量。
成長期的幼貓比成貓更需要高蛋白,尤其是?;撬釋τ棕埖某砷L起到必不可缺的作用。
同時也需要平衡攝取與骨形成有關的鈣和磷。但與犬相同,貓咪不能一次食入大量食物,因此,可少量多次給予高熱量的食品外,在貓成長期應給予多種類的食品,以防偏食。
(4)維持期(成犬期、成貓期)
犬、貓的大半生都處于該階段,每日的用餐習慣與健康有很大的相關。因此,適當攝入營養均衡的優質食品非常重要。
維持期的“犬”食品
犬的維持期是指處于1~8歲的小型犬與處于2~6歲的大型犬。
成犬每日所需的能量因體型、飼養狀況、運動量而有所差別。相比大型犬,小型犬每千克體重所需的能量更高。
另外,絕育后的犬會因運動量減少而容易發胖,因此,有必要調節飲食量。
維持期的“貓”食品
貓的維持期,是指1~7歲的階段。
體重4kg的貓,一天所需能量約為270kcal;經常活動的貓需要略高的能量,約300kcal。
經過絕育手術后的貓,或室內飼養不常運動的貓,需要較低能量,約230kcal。
(5)高齡期食品
小型犬8歲,中型犬7歲,大型犬6歲,貓7歲左右開始,逐漸老化。
高齡犬貓內臟的功能降低,消化功能也降低。
因此,體脂肪增加,肌肉減少,基礎代謝的能力也開始降低。每日所需的能量也比維持期相比減少約20%。
但食欲不會降低,如果給予與維持期相同的食物量,則會因能量超標導致肥胖或給內臟帶來負擔的概率增加。
因此,需要限制攝入的熱量。由于代謝能力降低,蛋白質的分解、合成能力也隨之降低。
因此,需要給予易消化的優質蛋白質。
高齡期的寵物食品脂肪含量較少,碳水化合物增加,控制熱量。另外,高齡期會對關節形成負擔。
因此,也建議給予軟骨素,葡萄糖胺一類關節形成保護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