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片”的崛起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從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到張藝謀的《英雄》,中國電影在進入千禧年之后,又進入了一個爆炸式的擴張階段。
隨著《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電影接連突破票房紀錄,“叫座”的電影逐漸增多,但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叫好”的電影。
因此,我們不妨來看看近十年口碑最好十部電影究竟有哪些吧。
(考慮到影片的影響力和分數可信度,以下10部電影按豆瓣評分人數10W+的國內院線電影進行評分高低的排名。)
10.《暴裂無聲》
上映時間:2017年
豆瓣評分/人數:8.3分/39萬
一部不容錯過的懸疑犯罪佳作。
2013年,導演忻鈺坤的處女作長片《心迷宮》上映,該片入圍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臺灣金-馬獎等國內外獎項,自此他也成為國內青年導演中令人矚目的存在。
而《暴裂無聲》作為他個人自編自導的第二部作品,主要講述了不會說話的礦工張保民(宋陽飾),在妻子翠霞(譚卓飾)告訴他兒子失蹤后便踏上尋子之路,而在這過程中卻揭開了煤老板昌萬年(姜武飾)和律師徐文杰(袁文康飾)不可告人的秘密。
影片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社會新聞,片中不論是失語的底層,還是吃羊肉的老板,充滿符號與隱喻性,十分耐人尋味。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宋洋和譚卓的知名度并不高,整部電影從主創到主演的票房號召力不足,因此當年只收獲了5400萬票房,但隨著口碑的發酵,越來越多人在這之后關注到了這部電影。
總的來說,影片在在懸疑推理的外衣下,實際上有著生猛的現實批判性,盡管劇情有些許邏輯問題,但在華語片中還是比較難得的存在。
09.《西游記之大圣歸來》
上映時間:2015年
豆瓣評分/人數:8.3分/59萬
國漫崛起的里程碑之作。
盡管國漫崛起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但對于中國動畫電影來說,《大圣歸來》無疑是一部有著開山意義的作品。
這部講述了被壓在山下五百年的孫悟空,與唐僧江流兒相遇后,與妖王展開大戰并找回初心、實現互相救贖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情節有起承轉合,敘事已經較為成熟,而整個團隊更是花了8年的時間***,才彌補了與國外3D動畫***技術的差距。
在***的過程中,導演田曉鵬還曾因為資金緊缺,甚至自己去找親戚借錢。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最不像猴子”的孫悟空的形象,有燃點有笑點有淚點,憑借優秀的口碑加上自來水賣力安利,最后“奇跡”般地收獲9.4億票房。
因為這部電影的成功,也給了其后許多動畫電影創作人和市場以信心,連《人民日報》都認為它是中國動畫電影十年來少有的現象級作品。
接下來,導演自編自導的新作《深海》,預計于2021年上映,也許能在前作的基礎上有更多的創新。
08.《驢得水》
上映時間:2016年
豆瓣評分/人數:8.3分/73萬
誰能想到國產電影的荒誕喜劇還能這么拍?
作為開心麻花的第二部大銀幕作品,《驢得水》改編自周申、劉露的同名話劇作品,講述了在民國時期的一所偏遠學校,一群“品行不端”的老師們將一頭驢虛報成教師冒領薪水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
不論是任素汐飾演的風情萬種的張一曼,還是耿直火爆的周鐵男、不擇手段的銅匠,亦或是看似是好爸爸的校長,片中展現了所謂的“知識分子”的偽善與歹毒,對人性的復雜與幽暗進行了有深度的探討。
而電影在各種包袱和葷段子以外,其借古諷今的手段卻讓人不免發出苦澀的笑,由老狼和任素汐演唱的主題曲《我要你》也傳唱一時。
不過,影片分幕和表演等方式舞臺劇感較濃,而其后,由周申和劉露自編自導的第二部作品《半個喜劇》延續了前作對現實的諷刺,“電影感”進一步加強了。
他們的下一部作品,值得期待。
07.《紅海行動》
上映時間:2018年
豆瓣評分/人數:8.3分/87萬
中國主旋律大片的代表作之一。
繼《湄公河行動》大獲成功后,“北上”拍攝主旋律電影的林超賢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因此在拍攝《紅海行動》時能砸下高達5億的成本。
影片的創作靈感同樣來源于現實,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在執行撤僑任務的過程中,在惡劣的環境下粉碎了***的陰謀的故事。
作為演員口中的“魔鬼導演”的林超賢,作品中少不了足夠硬核的動作大場面,因此在片中我們能看到許多采用實景拍攝的包含海、陸、空三線調度的震撼場面。
在槍林彈雨、炮火連天之下,戰爭的殘酷性直觀地呈現在觀眾眼前,不過,影片從頭打到尾的情節在給人爽感的同時也會讓觀眾陷入些許的疲勞。
目前,影片以36.5億票房位居中國電影票房榜的第五位——我們終于也有足夠硬核的軍事動作大片了。
06.《少年的你》
上映時間:2019年
豆瓣評分/人數:8.3分/123萬
中國香港導演也有接班人了。
繼《七月與安生》嶄露頭角之后,導演曾國祥又帶來了一部年度話題之作。
影片聚焦的是遭遇著校園霸凌的高三學生陳念,在與小混混小北相遇后,兩人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的故事。
其中,主演周冬雨大膽剃寸頭,更貢獻了堪稱一絕的哭戲,從香港金像獎到金雞百花獎,這一角色讓她拿“影后”拿到手軟;
而奉獻了銀幕初吻的四字弟弟,大銀幕處女作便表現得一發不可收拾,自此躋身新生代演技派。
除了從形象到演技都非常出彩的主演外,片中將殘酷青春與校園霸凌相結合,對高考元素和階級差異的呈現也有一定的深度,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一句“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濃濃的少年意氣撲面而來——這也是一個有關成長與少年尊嚴的故事。
但不容忽視的是,該片由玖月晞創作的原著小說陷入了“融梗”爭議,也讓整部電影的口碑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05.《相愛相親》
上映時間:2017年
豆瓣評分/人數:8.4分/15萬
中國的大銀幕上該出現這樣一部家庭劇情片。
自19歲就進入影壇的張艾嘉,集歌手、演員、編劇、導演身份于一體,是中國臺灣影壇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而《相愛相親》便是她執導的第10部電影。
影片的劇本最初來自于編劇游曉穎自己家里的故事,之后也融入了張艾嘉的親身經歷,共耗費了4年時間來打磨。
片中由一場“遷墳”事件而起,展現了姥姥、母親、女兒三代女性的愛情故事,從夫妻相處到家庭關系,經歷了一系列事件,她們從矛盾分歧最終理解了彼此。
可以看到,張艾嘉以其女性獨特的視角,讓整部電影的情感細膩而又真摯的同時,也諷刺了媒體、辦證繁瑣等現實,顯得更加有厚度。
而除了張艾嘉以外,影片匯集了田壯壯、吳彥姝、李雪健等老戲骨的同時,也有朗悅婷、耿樂、劉若英、王志文的加入,一眾主演在片中都貢獻了精湛的演技。
其中,最讓人難忘的莫過于夫妻倆的這番對話:
“你為什么總是在我生氣的時候那么開心?”
“因為我知道你在乎我呀。”
04.《鋼的琴》
上映時間:2010年
豆瓣評分/人數:8.4分/29萬
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小成本電影。
從小成長在東北老工業區的導演張猛,帶來的這部自編自導的《鋼的琴》,唱響了工人階級的挽歌。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原鋼鐵廠工人陳桂林(***飾)在下崗后,他的妻子小菊(張申英飾)準備與他離婚,面對父母爭奪自己的撫養權的女兒小元表示:
誰給我買鋼琴,我就跟誰。
結果,貧窮的陳桂林由于買不起鋼琴,在偷琴失敗后,與女友(秦海璐飾)和鋼鐵廠的好哥們一起著手準備造一架鋼琴的故事。
作為一部講述大時代潮流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的電影,片中以非線性敘事的手法,穿插著超現實主義的情境,蘊含著生機盎然的幽默感和對工人階級的人文關懷,粗糲的工業朋克風更讓整部電影獨樹一幟。
其中,秦海璐不僅零片酬出演,更在影片由于沒有資金快要拍不下去時自掏腰包,但由于沒有流量明星和宣傳,影片最終只收獲了650萬左右的票房。
永不褪色的工業記憶,雖然敘事和結構略顯松散,但它不該被忘記。
03.《十二公民》
上映時間:2014年
豆瓣評分/人數:8.4分/29萬
改編也能出佳作。
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以9.4分位于豆瓣Top250榜上的第39位,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影史經典之作,而《十二公民》便是根據它而改編的。
影片將場景設置在某高校的模擬法庭,圍繞“20歲富二代弒父”案,12位來自不同階層的學生家長組成了陪審團,為了使意見達成一致,大家開始分析所有的線索,而每個人背后的故事也因此浮出水面。
在一場場激烈的辯論中,影片涉及了貧富差距、地域歧視等現實問題,堪稱是一場對司法的反思和對社會的映射,故事有了許多本土化色彩。
其中,由于影片的故事基本上都發生在室內的封閉環境,依靠角色大段的臺詞展開劇情,因此包括何冰、韓童生等實力派演員在內,片中12位陪審員全都來自于話劇演員。
不過,電影盡管有不少中國化的改編,但以經典打底,整體功力還是稍遜一籌。
02.《親愛的》
上映時間:2014年
豆瓣評分/人數:8.4分/43萬
一顆重磅催淚彈。
繼《中國合伙人》之后,陳可辛和張冀這對老搭檔關注起了拐賣兒童的社會問題,創作了這部“打拐題材”的電影《親愛的》。
影片圍繞著以田文軍為首的丟了孩子而四處尋子的父母,與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父女李紅琴兩方的視角而展開,情節充滿矛盾而極富張力。
其中,多次拒演的趙薇最終挑起大梁,以全素顏、一頭亂糟糟短發、土里土氣的衣服出鏡,全片都說著家鄉蕪湖的方言,對于她來說可謂是極大的突破。
片中最催人淚下的,莫過于非親生母親的李紅琴,被警察帶走,與孩子難舍難離的痛苦場景。
不分血緣的母愛,法與情的沖突在此得到極致展現,加上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等一眾演技派的加入,整部電影都讓觀眾有十足的代入感。
當然,比起現實的拐賣兒童的“人間慘劇”,電影總體上來說多了一些煽情,而少了一些力度。
01.《我不是藥神》
上映時間:2018年
豆瓣評分/人數:9.0分/166萬
近十年國內院線電影口碑天花板!
繼《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無人區》《心花路放》后,寧浩、徐崢這對好哥倆的五度合作再次驚艷眾人。
影片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事跡,講述了過著窩囊日子的神油店老板程勇,在無意間成為印度仿制藥“格列寧”獨家代理商后,救人無數的他成為“藥神”后,卻陷入兩難境地的故事。
從主演來看,有為20秒不到的鋼管舞戲練習了一個半月的譚卓,還有每天跳繩8000次,減重20多斤,為一場戲兩天沒有睡覺的王傳君;
從故事劇情來看,有賣假保健品的笑點,有白血病患者生離死別的淚點,更有買不起正版貴價藥的痛點: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可以說,整部電影從演員演技、故事情節、思想價值來說,各方面幾乎都挑不出毛病,堪稱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力作。
因此,影片不僅攬獲31億票房,更以豆瓣9分成為Top250的第44位,還讓青年導演文牧野至此擁有了姓名。
《我不是藥神》的存在說明,審查***不是借口,中國還是能拍出完成度很高的電影佳作。
總的來看,在近十年口碑最好的十部電影中,包含懸疑、喜劇、動畫、情感等各種題材的電影,其中有像《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等賣座影片,還有《相愛相親》《鋼的琴》等有待大家進一步發掘的相對冷門的佳片。
但大部分口碑之作都與現實性密切相關,足見現實主義電影傳統在中國的延續。
那么,十部電影中,有哪一部是你還沒看過的呢?
青石電影編輯部|晨晨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