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我國陸地第一毒蛇,你會想到什么?
眼鏡王蛇,五步蛇,眼鏡蛇還是蝮蛇?
其實都不是,我國陸地第一毒蛇是名不見經傳的“銀環蛇”。
銀環蛇銀環蛇非常好辨認,身上只有黑白兩色,其中黑白相間的環狀,辨識度非常高,輕易不會認錯。
之所以銀環蛇的知名程度不如眼鏡蛇、五步蛇等,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它天性害羞,當聽到人類的動靜時,就會悄悄地躲起來。注意,蛇聽不到人類的說話聲音,但能聽見經由地面傳導的聲響,所以在路過草地時,最好要“打草驚蛇”,絕大多數蛇聽到動靜后,都會提前回避。
其次是銀環蛇個頭較小,即便是成年個體,體型也只有1-1.8米左右,而要知道的是,眼鏡王蛇體長可達5米左右。個頭較小,意味著它們的毒腺也較小,每次排出的毒液也比較少,單次排出蛇毒大約是4.6mg,而眼鏡王蛇平均排毒量101.5mg,五步蛇的平均排毒量為176mg。
正所謂毒性不夠,毒液來湊,雖然銀環蛇是我國陸地第一毒蛇,但是眼鏡王蛇和五步蛇的排毒量大,一旦被咬中,比銀環蛇還要危險。
還有,銀環蛇的毒素是神經毒素,被咬傷之后出血量少,疼痛感不明顯,甚至昏昏欲睡;而五步蛇、眼鏡蛇的毒液中,含有血循毒素,會導致大量出血,疼痛感非常明顯,五步蛇之所以得名,就是因為被五步蛇咬中后走不了太遠就會因劇烈疼痛而難以行走。
更重要的是,銀環蛇晝伏夜出,喜歡吃魚類,蛙類,也吃老鼠和蜥蜴等,經常在河邊活動。而五步蛇、眼鏡王蛇會在白天外出狩獵,生性膽大,很容易和勞作的人們偶遇。一旦它們受驚后,就會攻擊人。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銀環蛇對人類威脅程度較小,因此盡管它們是我國陸地第一毒蛇,但知名度遠遠不如五步蛇。
(曾有人飼養銀環蛇當寵物,結果被咬身亡)
夜釣人為何成攻擊目標?銀環蛇雖然對人類威脅程度小,但并不是不會傷人。這些年來,許多夜釣的人都偶遇過銀環蛇,甚至被銀環蛇咬傷。
2021年時,廣東佛山一名夜釣者,在河邊發現了一條1米多長的銀環蛇,好在消防人員足夠給力,將蛇抓獲后嫁給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2019年時,廣西柳州一名夜釣男子被蛇咬傷,用電筒一照發現,竟然是劇毒銀環蛇,因為知道銀環蛇有多毒,所以沒敢耽擱,立即就醫。
南寧還有一位夜釣男子,釣魚過程中遇到銀環蛇,而且銀環蛇還從自己的腳背上爬過,要知道的是,這名男子只穿著拖鞋,要是被咬一口,后果不堪設想。
在各大釣友論壇中,夜釣遇到銀環蛇已經不是一件新聞,甚至成為每一個夜釣愛好者們都會遇到的噩夢(北方除外)。
之所以夜釣愛好者成銀環蛇的主要攻擊目標,一方面是因為銀環蛇的主要棲息在水邊,在這里覓食蛙類、魚類、鼠類等。而夜釣愛好者們也會集中在水邊,和銀環蛇的空間分布重疊。
另一方面,銀環蛇晝伏夜出,在夜間比較活躍。而夜釣愛好者也是在夜間比較活躍,和銀環蛇在時間分布上也重疊。
當時間和空間分布都重疊時,此時的銀環蛇就非常容易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范圍內,而且它們聽不到由空氣傳導的振動,也就是聽不到我們的聲音,夜釣者通常不會來回活動,以至于難嚇走銀環蛇,再加上燈光會吸引銀環蛇,導致銀環蛇很容易出現在夜釣愛好者的視野內,甚至帶給人們傷害。
雄黃驅蛇是謊言為了防止被銀環蛇咬傷,一些夜釣愛好者們想到了用雄黃驅蛇,但其實,雄黃并不能驅蛇,曾經也有夜釣愛好者在自己的釣位上,撒了雄黃粉,但蛇依舊出現在釣椅上。
央視《是真的嗎》曾經做過實驗,發現蛇遇到雄黃后并不會回避,而是直接從雄黃上面爬了過去。
甚至還讓蛇吃下了帶有雄黃酒的小老鼠,但蛇吃下雄黃酒后也沒有出現難受,甚至生病的跡象,仍舊非常正常。
從這里可以看出,雄黃驅蛇其實是謊言,蛇并不怕雄黃,即便是接觸雄黃,或者吃下雄黃都沒有問題。
所以夜釣愛好者想要利用雄黃驅蛇,基本上達不到預期目的,最佳的策略還是避免夜釣,以免遇到銀環蛇。
#蛇##銀環蛇##頭號釣魚人##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