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輕松養殖吧,今年加入養鴨行業的朋友非常多,新手養鴨,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給大家分享1-7日齡鴨苗管理要點。
鴨群的均勻度、成活率、均重是整個飼養過程的關鍵點,如何在第一周肉鴨飼養打好基礎,主要關注一下幾點:
1、溫度:由于小鴨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體溫隨著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因此,溫度偏高,會出現飲水量增加、采食量減少、生長速度降低、羽毛生長不良等現象,嚴重時雛鴨受熱出“汗”形成僵鴨或羽毛脫落成為“光背”沒毛鴨。溫度偏低對小鴨危險性更大,不僅吃料飲水減少、新陳代謝下降、生長速度降低,還會誘發“白痢”,造成死亡率明顯上升。
怎樣才能掌握好育雛溫度呢?應該做到“看鴨給溫”。仔細觀察雛鴨的吃食,飲水和休息的行為。如果鴨群吃飽后一個挨著一個整齊平靜地躺著,頭頸向前伸,自然的歪向一側,兩翅微微張開,呼吸平穩呈悠閑自在的樣子,說明溫度最為適宜;如果雛鴨遠離熱源而“打堆”,尖叫,說明溫度太高;如果雛鴨都擠向熱源打堆尖叫,說明溫度太低,應當盡快調整。
必需注意,在短時間內溫度變化幅度不宜過大,應該是逐漸平穩地改變為最好。
1日齡—3日齡:31℃--33℃
4日齡—7日齡:27℃--29℃
剛到家的小鴨苗怎么養?注意哪些問題?養殖新手收藏
2、相對濕度:相對濕度問題容易被大伙忽視,濕度的高低取決于棚內地面的情況,假如是硬化地面棚內的相對濕度前期比較干燥后期比較潮濕,假如不是硬化地面棚內的時候可以達標甚至濕度過大鴨子出現高溫高濕容易造成脾壞死,一般育雛期間的濕度掌握在60%到70%之間,過于干燥鴨苗容易脫水,濕度過大容易引起絨毛濕鴨子感受的溫度低,容易引起引起聚堆壓死鴨子,給霉菌的繁殖創造極佳的環境,也給肉鴨后期生長埋下了“定時炸彈”。
3、密度生產實踐證明,肉用鴨增重速度、飼料轉化率和成活率飼養密度成反比,但飼養密度太小,屋舍設備利用率低,會造成能源浪費,成本增加。因此,從這兩方面考慮,應保持適當的密度。可參閱下表;
1日齡—4日齡:35只—40只/平方米
5日齡—7日齡:25只—30只/平方米
4、飲水:通常把雛鴨第一次飲水叫“開水”。這既有利于采食、消化、剩余卵黃的吸收和利用,同時又有利于防止雛鴨脫水,維持水的平衡,促進糞便排出和加強新陳代謝。在“開水”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最好飲用與室溫大致相同的溫開水(舍內升溫時提前對水提前預溫),并在飲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維生素,以保證雛鴨健康和促進生長。
2)、保證供水,每60只鴨應有1只飲水器,位置與喂料處不宜相距太遠。育雛期間飲水器中不能斷水,斷水時間過長會引起暴飲,影響鴨群健康。
5、開食:抓好開食工作。出殼后第一次喂料叫做“開食”,一般在雛鴨進棚后8小時--10小時“開水”為宜,破碎料一般按500只鴨子/40公斤,均勻散在料盤上,擴大采食面積,讓雛鴨盡快均勻的吃到開口料,為以后生長打下牢固的的基礎。
剛到家的小鴨苗怎么養?注意哪些問題?養殖新手收藏
1)、合理飼喂:開食時和開食后應堅持勤添少喂的原則,以減少飼料的浪費。
2)、防止飼料污染:平養式育雛一般是將塑料布鋪于墊料上,將飼料撒在塑料布上開食。由于糞便容易污染飼料而造成飼料浪費,所以要少喂勤添。
3)、及時檢查“開食”效果,做到心中有數。每次喂料以后,大家應輕輕隨機捉十多只小鴨用姆指和食指觸摸一下嗉囊部,檢查雛鴨開食的比例和吃料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避免均重不達到標。
6、光照:育雛前期光照一般在3米一個100W/的燈泡,小時鴨苗視力弱,光照過于低影響吃料。
7、疾病控制:育雛期常發的疾病沙門氏菌引起的脾壞死、病毒性肝炎、一氧化碳中毒都是我們這個階段預防的重點問題。
第一周能打好基礎,鴨子體重達標(7日齡在260克左右),后續只要管理不出問題,就不會出大毛病。以下是育雛期的藥物預防程序,大家可以參考,成活率95以上。
剛到家的小鴨苗怎么養?注意哪些問題?養殖新手收藏
如果你是剛加入的養殖朋友,不懂養殖技術可以點擊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