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高效栽培技術
_王愛花
我國桃種植面積大,總產量高,面積與總產量均約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山東省諸城市桃的栽培面積已達到1.5萬畝,南湖區常山周邊桃的栽培面積也較大,達到了1萬畝。但是在生產中存在問題較多,品種布局不太合理,傳統栽培模式多,管理費工,桃個頭小而數量多,產量較高,品質差,優質果比例低,導致缺少知名企業品牌。要生產好吃不貴的桃,獲得高效益,就要采***代高效省力化栽培模式。
2018年,諸城市南湖區以高質量發展為路徑,在環常山周邊規劃了萬畝生態桃產業園,全部采用現代省力集約化栽培模式,以設立支架的主干形和Y字形為主,提高通風透光率,大量增施有機肥,追肥使用袋裝控釋肥、采用水肥一體化設備,增施氨基酸葉面肥(今村秋),行間生草,嚴格疏花疏果,果實套袋,畝產量控制在2000~2500千克,綜合防治病蟲害,桃的品質有了大幅度提升,大部分桃果售價達到了每個5元,甚至更高,市場供不應求,效益明顯提高。下面簡單介紹南湖區萬畝生態產業園桃的高效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桃的特點是品種類型多,成熟期長。南湖區萬畝生態桃產業園選擇特色化明顯的,特別是具有大、紅、黃、甜、硬、不裂果、抗性強、耐運輸等特點的品種,并重點根據市場需求選擇不同成熟時期、不同肉質、不同果型的品種,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例如龍城蜜桃、秋彤、川中島、中秋蜜桃(圖1)、黃金脆、油蟠桃5號、脆皮油桃等等。
圖1主栽品種——中秋蜜桃
2高標準建園
2.1園地選擇
南湖區桃產業園周邊無污染源,灌溉用水、土壤及大氣環境等條件均達到綠色標準。其中,土壤pH值在6.5~7.5,鹽分含量<0.14%,地下水位1.5米以下的壤砂土,活土層40厘米,通過挖溝深翻,增施足量的有機肥,使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在2.0%以上,以達到生產高品質桃的基本要求。
2.2起壟栽培
為了便于機械化作業,南湖區桃產業園采用的栽培模式是行距4米,株距1.2米。栽前深挖60~70厘米的溝,溝內填20厘米厚的秸稈,上面填土雜肥,每畝用土雜肥8000千克以上,回填并澆透水,等水下沉后沿行向起壟,壟寬100~200厘米、高20~30厘米。栽植時在壟畦中間挖穴,栽植深度與苗木圃內深度一致或略深3厘米左右。栽后踏實、灌水,并覆膜保墑。
2.3簡化樹形
為適應現代省工高光效栽培模式的基本要求,應該樹形規范,技術簡單,方便機械輔助作業。南湖區桃產業園采用了Y字形、無側枝Y字形、主干形等樹形,定干70厘米以上,以主枝上不留側枝為最好,及時處理競爭枝,使主枝單軸延伸。重視夏季修剪,始終處理好從屬關系。
2.4土壤培肥
優質桃生產對土壤環境與養分的要求很高,養分的穩定、持續供應能使根系保持活力,即土壤不板結、吸水能力好、蓄水能力強、水氣關系協調,土壤微生物數量多。俗話說,要具有濃郁的土壤氣息。南湖區桃產業園袋控緩釋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進一步達到養根、省力、節肥、養分供應穩定的目的,改變了根系構型,形成了密集型的根系,使根系的壽命更長。
2.5桃園生草
南湖區桃產業園生草以自然生草為主,行間不進行中耕除草,以當地優良野生雜草自然生長為主,及時拔除個別高稈惡性雜草(在結籽前拔除),保護越年生雜草(越年生雜草從出苗到結籽之間不要耕地),有效控制了夏季旺盛的雜草(當草長到40厘米左右時,可進行機械或人工留存15厘米左右刈割,一般每年刈割3~4次,割下的草覆蓋于樹冠下)。
3花果管理
搞好花果管理,控制產量是保證果實風味品質的關鍵。南湖區桃產業園根據枝梢生長勢與品種特點確定每個結果枝的留果數量,合理疏花、疏果。應用斷根***控制樹勢,不用多效唑控制葉果比和新梢長度,必要時應用調環酸鈣、氨基酸、亞磷酸鉀等高效環保生長調節劑和肥料。采取果實套袋(圖2)、鋪反光膜的方式,提高了桃果實的表光度,并根據果實成熟度、用途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確定采收適期。
圖2套袋的果實
4病蟲害防控
4.1病害防控
桃樹主要病害有枝干病害、葉部病害、果實病害、根部病害,可分為病毒、細菌、真菌和生理病害。
病害的發生通常與土壤、栽培、根呼吸等生理因素導致的樹勢衰退有關;又與缺少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有關,如缺鈣、硼等等。南湖區桃產業園積極實行綠色防控,例如桃樹流膠病防治要防止地澇傷根,保持土壤透氣良好,增施有機肥等,從而增強樹勢;另外亦可通過對流膠處涂刷高濃度殺菌劑進行治療。又如桃細菌性穿孔病,病菌在上年受害的枝條上越冬,春季出芽展葉時隨風雨傳播到新的葉片、新梢和果實上引起發病,可在出芽展葉后開始噴施代森錳鋅、中生菌素、噻唑鋅等。桃樹爛根病也是當地時有發生的病害,栽培過程中,避免重茬,起壟,防止漚根,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生態環境,增強樹勢是最有效的辦法。
4.2蟲害防控
按危害部位,桃樹害蟲主要有枝干害蟲、葉片害蟲、果實害蟲。
南湖區桃產業園內的桃枝干害蟲如桃紅頸天牛和桑天牛,紅頸天牛因群體量不大,可以人工撲殺或毒簽熏殺。防治桑天牛的關鍵時期在萌芽前和卵孵化期,可以使用石硫合劑噴枝干、螺蟲乙酯等有效藥劑進行防治。葉片害蟲和果實害蟲,例如桃蚜和一點葉蟬是重要害蟲,芽萌動期和花期前后是這兩種害蟲防治的關鍵時期;當前較好的藥劑有氟啶蟲胺腈、螺蟲乙酯、氟啶蟲酰胺,如芽前用藥,則菊酯類與煙堿類藥劑復配制劑較好。
危害葉部的主要鱗翅目害蟲有桃潛葉蛾和蘋小卷葉蟲,防治時采用蟲酰肼、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阿維菌素等具有較好的效果。梨小食心蟲鉆蛀果實和新梢,較難防治,可采取的措施:一是結合修剪,注意剪除受害桃梢;二是糖醋液誘殺;三是信息素誘殺,信息素誘芯對雄成蟲有明顯誘殺效果,從而降低雄性蟲口密度;四是釋放信息素迷向劑,釋放迷向劑,大面積聯防、孤立的無論大或小果園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五是化學防治,通常使用甲維鹽、啶蟲脒、高效氟氯氰菊酯均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綠盲蝽和茶翅蝽的有效防治藥劑有啶蟲脒、氯氰菊酯、噻蟲嗪等。另外還有山楂紅蜘蛛、二斑葉螨等一年發生6~9代,可用三唑錫、阿維菌素、聯苯肼酯等進行防治。
4.3注意事項
在進行化學防治病蟲害時,南湖區桃產業園特別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噴藥次數,特別在應用殺菌劑時,應以殺菌劑適時、合理施用為基礎,嚴格掌握施藥間隔時間,一般應每10~15天施藥一次,否則將有較大風險;二是藥劑混配技巧,首先將盛藥液容器加入應配水量的2/3,分別將各單劑用少量水混勻后,在不斷攪拌下逐一加入盛水容器中,最后加水至足量,否則,存在混合藥液離析、沉淀、藥劑結塊的風險;三是大壓力、細噴孔、霧化好的機動施藥器械效果好,嚴禁使用霧化不好的噴槍,不提倡果園使用煙霧機,也不宜使用飛機防治;四是噴霧時噴嘴朝上,先下、后上,先中間后外圍噴藥;五是藥劑噴施量以葉片正反面均勻濕潤、稍有藥滴下淌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