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一座被低估的歷史文化名城,論經濟可能比不上深圳、佛山、東莞,但論文化,廣東省內唯有廣州方能與之媲美,它是一座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的潮州方言、潮劇、潮州音樂、潮州菜、潮州工藝、潮州工夫茶等為代表的旅游文化自成體系、獨具一格,歷史上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譽。
潮州的經濟雖然算不上突出,但是旅游資源卻是極為豐富,有中國四大名橋之一的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齊名),有全國歷史最悠久的韓愈祠宇——韓文公祠,有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稱一絕的已略黃公祠(其實從熙公祠也同樣了不起),有始建于唐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有國內罕見的宋代民居建筑許駙馬府,還有建于宋代的青龍古廟、建于元代的天后宮……旅游資源真的太豐富了。
在潮州眾多的旅游景點之中,我覺得最不可錯過的地方當屬位于市區的潮州古城,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里是了解潮州文化的中心,這里不僅有著名的牌坊街、開元寺、廣濟樓、古城墻、廣濟橋等文物古跡,而且在老街上還藏著潮州木雕、潮繡、木偶戲、嵌磁、工夫茶等大量代表潮州文化的藝術門店。
漫步在潮州古城,最為顯眼的當屬潮州八景之一的坊街亭韻,也就是牌坊街了,古代的牌坊是尊榮顯達、彰揚鄉賢的紀念性標志建筑,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據相關資料介紹,潮州古城的牌坊多達39座,其牌坊種類多全、數量之多更是全國罕見。
在牌坊街的兩旁,是清一色的騎樓建筑,這種騎樓建筑在嶺南地區并不少見,廣州十三行、北京路等地也有很多,但規模卻沒有潮州的牌坊街大,據了解,明末清初時期,具有南洋建筑風格的騎樓建筑開始引入廣東,潮州的太平路、東門街逐漸改造成騎樓式商業街,并與明、清石牌坊共存,構成了國內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是潮州古城的另一處重要的旅游景點,它的前身是始建于唐朝天元年間的荔峰寺,元朝時改為開元萬壽禪寺,明朝又改為開元鎮國禪寺,是全國著名的千年古剎,以殿閣壯觀、圣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名聞遐邇,現在是粵東地區第一古剎,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
襟江控岳、護邑鎮橋的廣濟樓是潮州古城的最高建筑,也是古城的標志性建筑,是古城的東門城樓,其規模為潮州古城的七城樓之首,據相關資料介紹,廣濟樓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后來歷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最后一次重修是民國廿年(1931年),與開元寺一樣,都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濟樓的外面是潮州的母親河——韓江,江上有一座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的古橋——廣濟橋,是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一帶的交通要津,不僅是潮州八景之一,也是中國四大名橋之一,與開元寺、廣濟樓一樣,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高的啟閉式橋梁。
潮州古城不僅是潮州的母城,潮州文化之根,也是潮州旅游景點、文物古跡最集中的地區,除了上面提到的景區之外,廣濟橋的對面便是著名的韓文公祠(全國紀念韓愈歷史最悠久的祠宇)、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邊上不遠還有許駙馬府、青龍古廟(安濟王廟)等景區,而且潮州的美食、潮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的民間藝術也大多集中在這周邊,絕對是潮州最值得一游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