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駿心里一直珍藏著一個北歐神話式的幻想。在那個場景里,所有去世的小動物都會搭乘彩虹橋前往天堂,在彩虹橋和天堂之間,是一大片的芳草地,無數的小動物聚集在這里,等待著他們的主人百年歸老后經過芳草地時,再與他們相聚。2015年至今,呂駿從事寵物殯葬業6年,對這個行業來說,比妥善處理犬貓尸體更重要的,是安撫寵主的情緒,有時候,殯葬師也會忍不住在過程中落淚。江雯在去年失去了自己的貓,她形容那種難過的感覺,“寵物對人的感情是百分百純粹的,百分百的愛會帶來百分百的痛”。
深圳寵物殯葬業發展至今,業內人士最大的感受仍然是“參差不齊”,坐標深圳灣門店裝修成本300萬的殯葬店已經出現,但開在荒山野嶺、死亡氛圍濃重的門店也依然存在。
寵物殯葬師:
一份有溫暖有眼淚的工作
“芳草地”有感動有唏噓
大約是七八年前,呂駿看到一個臺灣綜藝節目,里面提到,臺灣有一個職業是專門給寵物哭喪的,他自己也養狗,對如此細分的職業類型印象深刻。他回憶,彼時,國內有實體店的寵物殯葬店不到10家,更多的是網絡中介,他們在電商平臺上開店,把不同城市的殯葬訂單分配給不同的在地機構。而更多的寵物主,對寵物火化認知尚淺,把犬貓尸體扔進垃圾桶又或者就地土葬,都是常見的做法。
2015年,呂駿開了一家寵物殯葬店,起名叫“芳草地”,主要的業務就是為離世寵物梳洗、舉辦告別儀式、火化、留下骨灰給主人紀念。大部分來到店里的客人表現都比較平靜,但殯葬師能感覺到他們內心的悲傷。常有主人在告別儀式時忍不住失控哭泣,因為告別儀式后,自己的寶貝就會火化成一堆骨灰,那是他們的最后一面。
有自己帶著鮮花來在告別室布置了整整兩個小時的女士,也有抱著已經洗得干干凈凈的金毛尸體來店里卻又怎么都不肯松手放進火化爐的先生,呂駿還記得有一次,一個法國人帶著自己死去狗狗的尸體到店里,表現一直非常平靜,冷靜地問了一系列流程問題,但當他把狗狗放進火化爐后回頭,發現這位客人已經對著火化爐跪下禱告,“你可以感覺到,他們對寵物的愛是很真實的”。
除了感人的故事外,當然也見過讓人唏噓的場面。呂駿記得自己有一次接到單,上門接了一只小貓的尸體,尸體在陽臺外的一灘水里,身上有蛆蟲,全身已經面目全非,但這家主人堅持要送別,還從廣州找了兩個喇嘛來超度,“生前不好好對待它們,死后為了自己安心做這些有什么用呢?”
這份工作是他愈也是自愈
陽慧從今年初開始成為一名寵物殯葬師,在那之前,她是一家外貿公司的中層,過的是普通辦公室上班族的生活。成為寵物殯葬師,是陽慧生活的一個轉折點。去年,陽慧收養的狗身體開始變差,“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走,每天都很難受”。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陽慧開始留意寵物殯葬相關的信息。土葬是最先被排除的選項,火化的話,她了解到清水河可以集體火化,但是想到可能是和醫療垃圾還有其他的寵物尸體一起,陽慧依然覺得難以接受。最后,她開始頻繁留意深圳各家商業寵物殯葬公司的消息。
在當時還是一名普通寵物主的陽慧看來,深圳的寵物殯葬店水平參差不齊,“有些環境特別差,店主給人的感覺就是利字當前,其實對這個時候的寵物主來說,讓人感覺溫暖踏實才是最重要的”。
陽慧最終選定了一家殯葬店,理由是“這里讓人心里很安定、放心”。又思索了一段時間后,陽慧干脆決定,自己到店里來工作,學習成為一名寵物殯葬師。當時陽慧的狗狗還處在身體非常虛弱的階段,她的情緒時刻都被牽扯著,她覺得,到寵物殯葬店工作,是一種自愈,也是一種他愈,“我對客人們的痛苦感同身受,也會盡心盡力為那些小動物做最后的打理,它們用了一生來陪伴我們,我們要體體面面地送它們走”。
陽慧為寵物尸體做最后的梳洗時動作很輕柔,像對待一個初生嬰兒一樣,輕輕打理與撫摸。有一次,陽慧給一只15歲的狗狗尸體做最后的清洗,因為狗病了很長時間,剛送來的時候遺體觀感很差。在陽慧給狗狗梳洗的過程里,那家人站在旁邊一直感謝她的細心打理,陽慧一下子就哭了出來,“我和他們說,我自己也是養狗的,我懂他們的心情”。
送走了很多只客人的狗之后,今年9月,陽慧的小狗烏拉離世。烏拉走的那一天,陽慧穿著第一天抱烏拉回家時的那條連衣裙送它走,她發了一條朋友圈,“你是我永遠的寶貝,小烏拉,說好了,我們不見不散”。陽慧總覺得,自己之前送走的每一只小狗,都會成為烏拉在汪星的小伙伴,因為有了這一層念想,陽慧覺得自己從這份工作里獲得了更多力量。
新趨勢:從殯葬到善終深圳已出現高端業態
寵物善終出現高端業態坐標深圳灣主打輕奢風
隨著寵物殯葬業逐漸發展,高端的寵物殯葬業態亦開始在深圳出現。今年6月,天寵寵物在深圳灣科技生態園開出深圳第一店,主要業務就是高端寵物善終服務。根據其品牌介紹,這是目前國內已知最大寵物善終空間,面積達360平。選址中心地段,店面裝修花費300萬人民幣,上門接寵物遺體用的是寶馬五系,在社交網絡上,天寵更多地被打上“高端”“輕奢”的標簽,也因此有了更大的話題度與討論度。
寵物殯葬門店為何要走輕奢路線?主理人袁帥認為,隨著寵物作為伴侶的屬性越來越明顯,寵物善終也需要越來越人性化,“來到店里的客人一定都是很悲傷的,我們不希望裝修成死亡氛圍太濃烈的感覺,裝修好一些,來了和他們喝喝茶聊聊天,其實是希望他們能寬慰一些”。
高端寵物善終如何消費?在深圳又有多大的市場份額?根據天寵提供的資料,門店共三種善終方案,分別收費499元、1699元、5200元,在此基礎上還須依照寵物實際體重加收費用。不同的方案之間,主要是沐浴和儀式的區別,在最昂貴的方案里,門店會專門閉店兩小時,只為一只寵物進行告別儀式,還會定制專門的骨灰石膏。袁帥覺得,這樣的收費,在深圳的寵物殯葬市場來說其實并不算貴,包含了清洗、告別、骨灰盅全流程,“也有客人跑來和我們哭訴,在其他店里沒有告別沒有清洗就被收了幾千元的,這個市場現在其實挺亂的”。除了善終服務外,這家店還提供用寵物骨灰培育鉆石、***項鏈的服務,門店工作人員透露,在深圳門店,平均每個月都會有幾位顧客來定做骨灰鉆石,市場需求并不算小。
從業之初幾乎每天都在哭故事是最大收獲
開業幾個月,袁帥說自己在最開始營業的時候幾乎每一個告別儀式都會哭,每場儀式背后都是一個小動物一生的故事,丑丑的告別儀式,是讓袁帥現在想起來還會“起雞皮疙瘩”的故事。今年6月,16歲的八哥丑丑因胃部長瘤送院,幾番治療后還是離世。丑丑是在凌晨四點進行的告別儀式,它的主人老胡告訴記者,丑丑是自己的妻子從十幾歲開始養的,陪伴她念書、工作、結婚,丑丑的告別儀式上妻子悲傷到無法寫字,最后寫告別卡片的時候,妻子只寫了一句,“你一定要回來找我”。次日,天寵的工作人員在流浪狗救助群里看到一只八哥在等待救助,轉發給丑丑家人,大家發現,這只八哥背上有一塊被剃了毛的地方,和丑丑告別儀式上被剃下毛發的位置一模一樣,當天這對主人就去把這只八哥領養走了。這樣的巧合,多多少少有些“宿命”的味道,也讓寵物殯葬師覺得自己的工作更有價值。
瑯瑯是一對姐妹養的一只金毛,今年狗被查出癌癥住院時,姐姐還在美國。當時瑯瑯的狀態已經很差,住在寵物醫院不吃東西不喝水。妹妹告訴瑯瑯,姐姐已經回來了,但是得隔離三禮拜,“你能不能再堅持三個禮拜,讓姐姐再見你一面”。這次交流以后,瑯瑯突然就開始吃東西了,撐到了三個禮拜后,看到了從美國趕回來的姐姐。看到全家人都回到身邊的瑯瑯,又開始不吃食物,第二天,瑯瑯平靜地離開了。
這些溫情的故事,都是寵物殯葬師堅持這份工作的原因。寵物已逝,比起單純的火化,為寵物主提供情感慰藉和情緒價值,也許才是寵物善終行業未來發展的真正方向。
行業發展:業內呼吁建立行業標準
寵物殯葬業缺乏行業規范與寵物經濟增速不匹配
即使深圳已經有了幾家相對成熟的寵物殯葬企業,但對這個行業而言,缺乏規范、監管缺失,依然是阻礙行業正向發展的重要原因。在天眼查搜索深圳地區的“寵物”相關的企業,能搜出近62000條結果,而搜索深圳地區的“寵物殯葬”,對應的結果數量只有40條。深圳市寵物醫療協會約十年前開始與各寵物醫院簽署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合同,在那之前,寵物醫療界更普遍的做法,是找塊地把犬貓尸體土葬,在寵物無害化處理上,深圳算是先行先試。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對于死去動物的尸體、排泄物、包裝物和墊料等,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隨意處置,需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但對許多深圳寵主來說,失去愛寵后如何處理他們的尸體,依舊是一個讓人迷茫的問題。記者采訪的多位寵物主都表示,因為覺得“晦氣”,養寵時他們都不大會主動去了解寵物殯葬相關的情況,當那一天真正到來時,主人往往要同時面對情緒的崩潰和后事的處理,今天的大部分寵物主,在面對寵物死亡時,依舊手足無措。
在深圳清水河衛生處理廠,有一個***資助的寵物尸體集體火化處,深圳市寵物醫療協會會長喻信益透露了一個數據,協會每年會從各個醫院收集寵物尸體到清水河進行火化,近十年來,每年的火化數量都是1萬只左右,今年截至10月中旬,協會共處理犬貓尸體6620只。與尸體焚化數量波動形成明顯對比的,是深圳近年來寵物數量的漲勢,喻信益估算,深圳近年來寵物總存量每年大約以25%的增速上漲,目前深圳已***的犬只達20余萬只,貓的數量難以統計,但喻信益認為“只會多不會少”。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2020年中國城鎮犬貓數量已經超過1億只,養寵人群已達6294萬人,未來,這兩個數據還會繼續上升。
一個既需要規范又需要情感的行業
寵物總數在瘋漲,焚化的尸體數量卻沒有顯現出相應的漲幅,一家調研機構發布的《2014~2019中國寵物市場調查研究預測報告》稱,中國的寵物數量在2015年就已達到1億只,一年就有100多萬只寵物尸體需要處理。寵物行業顯然是目前國內消費市場上增速最快的賽道之一,但相較于寵物食品和寵物醫療等風頭正勁的領域,寵物殯葬仍是一個亟待規整的行業。業內人士談起自己從事的工作,信手拈來皆是感人的故事,但多位受訪人士指出,一個行業無法光靠情懷長期發展,深圳的寵物殯葬行業發展走在了政策前面,寵物殯葬行業至今依然缺乏行業標準。
不同于寵物美容行業或者寵物醫療體系已經形成的相對成熟的職業標準,寵物殯葬師,并沒有嚴格的準入門檻或者資格考試,全憑各家寵物殯葬機構主自己制定的標準。記者采訪的多位寵物殯葬師都表示,目前行業內并沒有相關的資格證書,入行培訓就是在供職的公司完成,一般時間為2周左右。工作完成度,全憑殯葬師的愛心和責任心。深圳市寵物醫療協會相關人士透露,今年,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畜牧獸醫處和協會開了個專題會,希望探索出深圳寵物殯葬的行業標準來,主要圍繞的,就是選址、環保、價格等因素。
除了商業公司外,對寵物主的宣傳引導,亦是對寵物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的一個重要方向。深圳市寵物醫療協會提出,可以通過規范寵主給寵物辦理“死亡證”的方式來監督普通養寵者,形成養寵閉環,保障小動物尸體的無害化處理。
從“寵物無害化處理”到“寵物善終”,深圳乃至全國的寵物殯葬業,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行業規范與監管外,從業者的素質與愛心也左右著這個行業發展的方向,陽慧覺得,在深圳這樣一座城市,“很多人都很孤獨,寵物可能是他們最大的牽掛”,因此,有情感的服務是最重要的,“這個行業如果脫離了情感,不可能發展起來”。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吳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