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納蘭澤,納蘭澤自媒體編輯部
張憲臣掙扎著下了車,在關上車門前又忽的回過身來,終還是放不下地對老周說:“還真有一個小事兒。你幫我告訴王郁,馬迭爾***外面的小叫花子里頭,有我和王郁的孩子。”
(本文有劇透)
張學良率軍退出東北后,日本在淪陷的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當時,雖然偽滿洲國的首都設在新京(吉林省長春市),但作為東北的重鎮(zhèn),哈爾濱不僅人口稠密,更是潛伏著大量的偽滿洲國特務和中國地下黨員。
《懸崖之上》的故事背景,就設定在了1937年的哈爾濱。
01
張譯、秦海璐,朱亞文、劉浩存在《懸崖之上》中分別飾演接受過蘇聯(lián)秘密訓練的兩對特工情侶張憲臣、王郁,楚良、小蘭。
四人在雪山跳傘后,由張憲臣進行了分組。他拆散了兩對情侶,由他和小蘭一組,楚良和王郁一組,分頭向哈爾濱潛伏,以完成他們接受的秘密任務——烏特拉行動。
只不過沒想到的是,他們的行程一早就被叛徒出賣。張憲臣和小蘭識破了偽裝的特務,幾番爭斗后死里逃生。而楚良和王郁卻蒙在鼓里,和假扮成接頭人的特務老周、老金和李乃文飾演的另外一位反派匯合在了一起。
兩組人一起潛伏進了哈爾濱。一邊是為了完成黨組織交代的重要任務救出任務人物,另一邊是奉上級命令挖出烏特拉行動后面的***臥底線。《懸崖之上》的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徐徐展開了。
令兩組人都沒有想到的是,要完成烏特拉行動遠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在特務密布的哈爾濱,張憲臣為了取得密碼本破譯任務情報,與特務們斗智斗勇后,被汽車撞飛,身陷囹圄,被嚴刑拷打。小蘭被迫沉入黑暗。
楚良和王郁雖然也識破了特務的身份,但在特務的監(jiān)視下,連脫身都有問題,更妄論完成任務。
眼看離任務執(zhí)行日期越來越近,張憲臣將要被注射致幻劑暴露機密,我黨的最后一張底牌打出。在這張底牌設下的多步險棋之下,四名特工在生死之間奮力前行,以為革命奉獻最后的光和熱。
而開頭的引言,正是張憲臣被捕重傷之后,趁著醫(yī)生給他打致幻劑前守備疏忽的空檔,從監(jiān)獄中逃出來后對著老周說的話。
說完這番話之后,張憲臣掙扎著摸上了特務老金的車。
當時,他逃脫之事已經(jīng)暴露。哈爾濱正被全城布控。已經(jīng)重傷難以為繼的張憲臣將自己的任務委托之后,決定用自己的生命為戰(zhàn)友做最后的掩護。他死踩油門,沖向城門。最終,他的車胎被特務老金連槍擊中后爆胎,撞向了城墻。
02
《懸崖之上》是張藝謀的新作,也是他執(zhí)導的第一部諜戰(zhàn)題材電影,旨在獻禮中國***成立100周年,紀念為國為民捐軀的優(yōu)秀***員與革命義士。
在這部電影中,張藝謀用兩條交織的線,講述了一個線索清晰卻懸念叢生、緊張激烈的故事,并在其中埋下了諸多的隱藏的設定。
張憲臣和王郁是已經(jīng)有著2個孩子的夫妻,而楚良和小蘭則是剛剛走到一起的新革命情侶。
從人物背景設定上,張憲臣是記者出身,他因為工作的原因能夠更深刻地感知到時代、世界與國家的變化,以及國民遭受的欺壓與侮辱,從而能夠激發(fā)他的革命熱情。
王郁曾經(jīng)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但在張憲臣的感召之下,他們將孩子寄養(yǎng)之后,毅然地投身抗日。
楚良和小蘭是知識分子,他們還帶著學生的單純與稚嫩,但卻一樣有著堅定的革命信念與為之付出生命的高尚覺悟。
從知識分子、記者到普通民眾,再到潛藏在偽滿洲國里的臥底軍官,這表明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是全階層的、不分尊卑與學識的全面抗日,是團結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是抗日必將獲勝的核心原因。
在電影中,張藝謀深刻地挖掘著角色的精神內核,并反復與觀眾交流著使命與人性間的矛盾關系。
在張憲臣最后的臨別遺言里,他把完成烏特拉任務當作最重要的使命,把對戰(zhàn)友的關懷與保護放在了自己的生命之前,卻把對妻子與孩子的眷戀與愛放到了最后。他想沉到心底,卻壓抑不住內心的強烈渴望,著實令人心疼!
先有國再有家,還是先有家再有國?
這個在當今社會被兩個立場陣營激烈討論的話題,如果回退到八九十年前的中國,其實沒有任何討論的意義。
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前輩的負重前行,哪有今人的歲月靜好?
因為國家的孱弱,張憲臣、王郁寄養(yǎng)孩子的村落被日本人屠殺。因為國家的孱弱,才有了東北的淪陷與九一八事變,才有了南京大屠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沒有強大的祖國,哪有幸福的小家。
但這個話題卻在這個時代,變得充滿爭議。
不講家,只講國是高尚的,卻也是缺少人性的,因為它必須要犧牲個人的利益乃至生命去成全陌生的大家。但在幾十年、上百年前,就是這群壓抑著人性的人,為現(xiàn)在的中國人爭取到了談人性與權利的資格。他們的犧牲既是偉大且值得的,卻又是辛辣諷刺的。
無論是極度克制的張憲臣、王郁,還是壓抑不住情緒外放的楚良、小蘭,他們都在努力將人性潛藏起來,卻又通過滿含深情的雙眼與堅忍果斷的行為呈現(xiàn)了出來。
這種人性的矛盾與掙扎,我認為才是《懸崖之上》和張藝謀呈現(xiàn)出來的最精彩的部分,才是革命先烈們最偉大的人格!他們立體、生動,飽含深情。
他們什么都懂,卻為了國家和信仰無怨無悔地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與生命。
烏特拉在俄語中是黎明的意思。
烏特拉任務,指代的不僅僅是四位戰(zhàn)士的任務,而是那個年代所有勇敢的中國人,為了國家與民族的黎明的任務。
而黎明前,是最黑暗的。
03
《懸崖之上》和很多主旋律電影不同的地方在于真情實感。張藝謀沒有把英雄的戰(zhàn)士們樹立得過于偉光正,變得神性,也沒有讓壞人們僅限于愚蠢。
電影中始終貫穿的危險讓角色們始終像走在懸崖之上,而這正是那個年代地下黨生活與斗爭的真實寫照。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張藝謀都給予了他們充分的空間去發(fā)揮。而演員們,也精彩地賦予了這些角色立體感。
全片有兩個爭議點:一是雷佳音飾演的特工謝先生在面臨生死的恐懼時選擇了叛變;二是張譯飾演的張憲臣在被嚴刑拷打后仍然一言不發(fā),最后在昏迷中被致幻劑撬開牙關,卻被朱亞文飾演的楚良罵為叛徒。
很多時候,現(xiàn)實就是這么殘忍。在不對稱的信息前,在不夠理想的結果前,可能大多數(shù)人只會看到你做了什么,而沒渠道、沒興趣、也不愿意知道你為什么這樣做。
在被嚴刑拷打到渾身糜爛后,在身邊的戰(zhàn)友一個個被槍決后,心態(tài)崩潰的謝先生最終選擇了叛變。在這個叛變的結果下,沒有人知道你經(jīng)歷過什么,而所有人都知道你的立場動搖了。
所以,雷佳音飾演的叛徒在叛變后徹底黑化,他不遺余力地嘗試通過各種手段幫助倪大紅飾演的特務科高科長抓捕***。
因為他其實內心有愧,他無顏面對組織和死去的戰(zhàn)友。而只有讓他們全部都死,才能夠讓他暫時躲避內心的煎熬,不用直接面對自己信仰的崩塌。
當然,謝先生最終叛變了,不管他曾經(jīng)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痛苦,他的結局都是罪有應得。而張憲臣呢?
如果沒有戰(zhàn)友的解釋,張憲臣也將成為一個叛徒。如果楚良活著出去,他必然會向組織、向小蘭揭發(fā)張憲臣的“叛變”。
而對于真正的戰(zhàn)士來說,生命從來不是最重要的,榮耀與信仰才是!
另一邊,秦海璐飾演的王郁在得知張憲臣被捕并被折磨得不成人樣,甚至大小便失禁后,偷偷地躲在廁所里,蹲在地上拼命地憋著眼淚嗚咽,卻還要開著水龍頭以防特務發(fā)現(xiàn)不對勁。后來,她在大雪中披著一身白地等著自己的兒女到來,那種強忍的克制是對丈夫的思念,是真正的令人心疼!
也許因為時代的差異,我們無法真正對那個年代的英雄們感同身受,但張藝謀與《懸崖之上》卻在嘗試幫助大家找到最好的共鳴。
04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爭斗,偽滿洲國的特務科同樣也是如此。
老金為何在特務科干了那么久卻一直升不上去?老周說,因為細節(jié)。
于和偉飾演的老周告訴老金,如果不站在***的角度思考,就難以琢磨***的行為。這番話把老金嚇得不輕,只能訥訥點頭。而老周做的,除了為自己的行為掩護,還有現(xiàn)代的職場PUA。
兩個虛偽的人互相說著虛偽的話。轉過頭去,余皚磊飾演的老金就先向高科長打了老周的小報告。另一邊,老周轉手就將栽贓的證據(jù)藏在了老金的車里。
面對高科長對于老金的質疑,老周毫不猶豫地極力維護。在維護的后面,又是他拼命地向老金身上潑臟水。
作為高科長的得力干將,老周干活從來就是細心縝密、高效干練。而就是這么一個人,卻仍然被高科長懷疑是***。
高科長說得很明白,“懷疑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職責”。他在軟禁老周之前,早已另派臥底暗中調查老周。這種調查,就像李涯之于余則成,永遠讓你如履薄冰,如在懸崖之上。
烏特拉行動最終以臥底老金與張憲臣的被槍決在特務科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謝先生在走廊里對高科長說,烏特拉行動結束了,老金是一個高級別的共黨分子,抓到他和張憲臣可以結案了,高科長立了一個大功!
高科長一下子就明白了謝先生的意思。
當老金與張憲臣在雪地上被槍決時,高科長偷偷地在一旁,死死地盯著他的幾個助手,想要從中找到蛛絲馬跡。
后來,高科長對女特務說,內鬼不抓了,要等著他自己再跳出來!
高科長,什么都懂!
這種斗爭,有敵我的、有敵內部的,有假想的、有真實的,因需求而存在,因需求而有結果,無關真相,又猶如當今的職場。
05
烏特拉的意思是黎明,而黎明也代表著希望。
任務結束后,望著遠去的汽車,劉浩存飾演的小蘭問:“我們能看到天亮嗎?”
對方說:“我要你活著,看到天亮。”
影片最后,王郁的孩子回到了她的身邊。而這兩個孩子,就是希望,也是支撐張憲臣為之犧牲的原因。他們不僅僅代表著兩人的孩子,也代表著無數(shù)的中國孩子,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與未來。
劉浩存飾演的小蘭就這么靜靜地站立著看著王郁和孩子們。
她又在想著什么?
06
在這些革命先烈的拼搏與犧牲下,我們看到了黎明。在幾十年的高速發(fā)展中,中國又像太陽般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
只不過,當我們得到的越來越多,當我們越來越懂得如何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當我們癡迷于對金錢的追求之后,我們或許又將到一個新的懸崖之上。
國家,國與家,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也許張藝謀沒有想那么多,也許看過電影之后,我們可以多想那么多。